股票市场是一个需要长期持有的市场,投资者需要有耐心和毅力,不断学习和调整自己的投资策略,才能在市场中获得长期的稳定回报。接下来,河洛股识带大家认识并深入了解北汽蓝谷股票什么情况,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所遇到的难题。
- 1、北汽蓝谷(华为自动驾驶)将成为科技股龙头
- 2、北汽蓝谷巨亏损29亿,只因销量下滑所致?
- 3、60亿定增获批,但北汽蓝谷这场“翻身仗”不好打
- 4、北汽蓝谷因亏损遭灵魂拷问!再融60亿续命一年
本文目录导航:
北汽蓝谷(华为自动驾驶)将成为科技股龙头

答:北汽蓝谷的2020年度审计报告的一则“完成定向增发审计工作”的报告将北汽蓝谷未及时披露定向增发进展的神操作推向风口浪尖!
自从华为官宣北汽极狐是华为自动驾驶子品牌后,北汽蓝谷股价飙升60%到15元附近。可是接下来的盘整让众多散户心中打鼓。是的,极狐是中国首款搭载华为自动驾驶系统的电动车,用户体验全面碾压风波不断的特斯拉。于是有人喊出北汽蓝谷市值目标万亿元。真的有这么厉害吗?我们不妨来掰扯掰扯。
我们现在可以确定的有三件事:1)北汽蓝谷和华为深度合作,北汽的产能被定位为代工工厂。2)北汽蓝谷花了14亿元和华为联合开发了自动驾驶系统,专利属于华为。3)极狐是华为子品牌,目前权益100%属于北汽蓝谷,尽管有自己独立的销售渠道但华为一定会全力以赴推动极狐的销售。
这次北汽蓝谷以每股6.93元完成55亿元的定向增发后,很多专业投资人不淡定了。为什么?因为没有华为参与定增的北汽蓝谷目前的信息让人很疑惑:到底是以华为代工厂来定义,还是自动驾驶平台来定义?因为这两个不同的定义所对应的估值天差地别!如果眼光局限于蓝谷股价涨涨跌跌的话,就会有“只缘身在此山中”的错觉。
我们先从国家大的战略方向来看华为的5G和自动驾驶。中国的5G领先全球我不用多说了,但是5G的规模应用一直没有起来!美国为什么往死里整华为?因为包括5G技术在内,华为的技术已经突破了美国的极限!我相信华为目前储备的和在开发的黑 科技 远超我们这些庶民的认知,但美国人可不含糊!如果再给华为更长的发展机会,美国危矣!而华为和蓝谷联合开发的电动车自动驾驶系统恰恰在电动车和自动驾驶AI技术方面形成了对欧美的压倒性优势,而这个优势在5G的配合下令竞争对手全面窒息,毫无反抗之力直至缺氧而亡!所以演成认为在这个领域中美两国出现了国运之争!演成相信中国的国运,也就相信华为,也就相信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一定会成功!
演成相信中国领导层的眼光远远高于我这样的庶民,所以一定会尽全力推动华为的自动驾驶技术全面应用。而这个全面应用需要一个载体,需要一个标杆样板,更需要一个成功的资本案例!
那么蓝谷成为这个载体和样板就是当然!2022年冬奥会就是中国向全世界展示自动驾驶技术全面商用的最好时机。在这之前在全国六大城市(将来还有雄安新区)的全面试点也就很好理解了。我们就是要让那些狂妄自大又毫无道德底线的老番们看看,你们拒绝的中国5G技术和华为带给世界什么样的福利!这样的福利将引领 时尚 潮流100年!
我们回到蓝谷。仅仅是个代工平台,蓝谷之前和华为的联合研发的投入产出就不成正比;极狐作为华为的子品牌100%属于蓝谷更不合理!特斯拉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市值?因为它构建了智能驾驶网络的后台数据。这个数据对于用户驾驶行为的数据分析对于保险公司风险管理和自动驾驶AI技术的研发简直就是无价之宝,而且会变得越来越稀有和宝贵!我相信蓝谷和华为一定都很清楚这个道道。那么接下来双方一定会在北汽极狐这个注册资本金只有200万元的平台上达成一致。在华为的全力推动下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相信代表自动驾驶的极狐的品牌绝对不会低于1000亿元!
极狐目前的产能是15万台,按每台40万元算,年营收就是600亿元,按4%的净利润率算就是24亿元净利润。现在大家犹豫的是华为并没有在自己的渠道里面售卖极狐,所以蓝谷的表现犹犹豫豫。头顶华为自动驾驶光环的蓝谷年营收达到600亿元时,估值2400亿元一点问题都没有!我坚信华为对于极狐三年后的营收预期一定不会低于3000亿元,也就是75万台的产销量。说实话,对于这个数字我认为太低。因为作为国运之争的战场,这个数字太小,不足以影响全局。我在想等华为正式官宣全渠道售卖极狐时,余大嘴会有什么样的惊人言辞!那极狐三年后的估值是1万亿元还是?
如果华为把极狐的后台数据管理全部放在北汽极狐运营的话,那才是超越特斯拉的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以演成这样的庶民来看,万不存一!
我们错过了十年的互联网行情,千万不要再错过电动车智能革命行情,这个行情将贯穿2021年到2023年的超级牛市行情中。北汽蓝谷(或者说华为自动驾驶)是中国硬核 科技 行情的风向标,是100年牛市行情的 科技 股总舵主,也是中国国运雄起的风向标。
因为华为,所以有为!
北汽蓝谷巨亏损29亿,只因销量下滑所致?
答:10月29日晚间,北汽蓝谷(SH 600733)发布三季度业绩公告。公告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39.22亿元,同比下降78.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亏损28.84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3.13亿元,同比明显扩大。
10月30日,北汽蓝谷盘中快速上涨,5分钟内涨幅超过2%。截止14时,报6.66元/股,较上一交易日上涨0.6%,换手率为1.97%,流通市值121.5亿元。
对于业绩出现大幅下滑,北汽蓝谷在三季报中称,主要系公司销量同比下滑所致。
据北汽蓝谷的子公司北汽新能源公布的产销快报显来看,今年1-9月,北汽新能源合计销量为21086辆,同比减少78.57%。
分析师认为,曾连续7年成为国内纯电市场的第一名如今,北汽新能源销量暴跌八成,很大程度上和北汽新能源发展战略有关。据悉,起初在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崛起,而北汽新能致力于在网约车、出租车及出行市场大肆扩张,如今这部分市场已经逐渐饱和。
此外,业内人士表示,北汽新能源现在的销量困境,是汽车市场持续下行,加上新能源汽车补贴急剧大幅退坡,以及外资品牌、新势力、国内传统汽车企业纷纷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压力所致。这样的局面使得失去B端主力市场的北汽新能源路更加艰难。
另外,受宏观经济形势及上半年疫情因素影响,车市销量整体下滑。数据显示,今年1-9月,我国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为73.4万辆,同比下降17.7%。其中,9月份北汽新能源产量仅为221辆,销量为2245辆。
“内忧外患”如何破局?
不仅如此,在上市两年多的时间里,北汽蓝谷已经三次变更总经理。2019年2月1日,北汽新能源总经理郑刚离职,马仿列出任北汽新能源蓝谷董事、总经理。2020年7月24日,原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刘宇入主北汽新能源,任总经理。从数据上可以看出,频繁换帅对北汽新能源销量成绩没有太大起色。
在如此内忧外患的环境下,北汽的高端品牌ARCFOX推出了旗下首款量产车型ARCFOXαT。据悉,新车由北汽蓝谷联合麦格纳共同打造,已于10月24日上市。
随着消费者对新能源市场的需求已从工具需求向高品质出行的消费升级。有行业专家分析称,高端化一直是中国品牌市场突破的重点。未来中国品牌高端化线路会在纯电动车市场上越来越宽广。
从乘联会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市场高端化趋势明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32.9万辆,其中 A00车型占比从 2017年的54.4%下降到2020上半年的15.0%,B级车占比从 2017年的4.3%持续提升到2020上半年的27.3%。
但目前ARCFOXαT的成绩尚未得到市场验证,同时高端车型向头部企业集中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如此看来,北汽新能源仍面临较大困境。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60亿定增获批,但北汽蓝谷这场“翻身仗”不好打
答:背靠大树好乘凉,北汽蓝谷又“搞定”了60个小目标。
5月19日,北汽蓝谷(SH:600733)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实际发行数量为1,286,193,039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60.45亿元,扣除不含税的发行费用后,公司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0.3亿元。
本次发行价格为4.70元/股,发行对象最终确定为12家,其中北汽蓝谷的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控制的关联方北京汽车、渤海汽车分别获配612,528,276股和51,287,595股,获配金额分别为287,888.29万元和24,105.17万元,限售期36个月;其余股份由另外10名发行对象认购,限售期均为6个月。
公告显示,北汽蓝谷本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面向场景化产品的滑板平台开发项目、整车产品升级开发项目、研发与核心能力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业绩持续下滑的北汽蓝谷来说,此时能够获批这样一笔定增,显然是利好,所以公告发布后,北汽蓝谷股价大涨,5月22日,北汽蓝谷股价上涨5.38%,收于5.48元/股。不过,对于北汽蓝谷长期的发展前景,外界并不看好,即便有了这一次“弹药补充”,北汽蓝谷想打赢一场翻身仗也很难。
国资大手笔“输血”
从此次定增规模来看,在新能源车赛道不景气的当下,60亿着实不是个小数目,不过北汽蓝谷此次定增的含金量并不算高。
一方面,60多亿的定增中,有一半来自控股股东北汽集团控制的关联方,仅北京汽车一家就认购了28.79亿元。
另一方面,12家参与定增的企业中,有一大半都有北京国资背景,还有几家就是单纯财务投资的机构,唯一值得一看的是“宁波梅山保税港区问鼎投资有限公司”,其背后的大股东是宁德时代,算是产业资本,但其认购金额仅2亿元,且限售期同样为6个月,到底是产业资本看好北汽蓝谷发展,要与其进一步捆绑发展,还是作为合作伙伴“友情支持”,现在很难做出判断。
同时,4.70元/股的定增价格实在不算高,从报价情况来看,除了一家公司给出了5.03元/股的报价之外,其与公司基本给出的均是4.70元/股的报价,感觉并没有什么明显的抢购“热情”。
此次定增完成后,北汽集团依然是公司第一大股东,定增前,北汽集团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共计持有上市公司39%的股份,定增后,这一比例上升至41.91%,北汽集团仍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
所以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此次定增都像是母公司对北汽蓝谷的一次“人工输血”。公告称,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后,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将同时增加,资产负债率将有所下降。本次发行使得公司整体资金实力和偿债能力得到提升,资本结构得到优化,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造血能力持续下降
从北汽蓝谷近两年的经营情况来看,其造血能力不仅差,而且还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北汽蓝谷2022年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58.48亿元,同比增长17.32%;净利润亏损54.65亿元,亏损扩大;扣非净利润亏损58.38亿元,同样扩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22亿元,同比下滑29.36%。
2022年其每股净资产仅1.32元,资产负债率79.89%,已经逼近80%,而且从2019年-2022年,北汽蓝谷的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70%。现金方面,上市公司2023年一季报显示,期末上市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5.72亿元,比2022年末减少了8368.55万元。
数据显示,2018年-2022年,北汽蓝谷上市以来累计亏损约170亿元,其中2020年至2022年,公司蝉联A股上市车企“亏损王”。今年一季度其单季亏损依然处于高位,达8.92亿元。
连年亏损,且亏损不断扩大,让北汽蓝谷不得不依靠连续定增维持经营,2019年,北汽蓝谷借壳上市时,以7.70元/股的价格,募集配套资金20亿元;2021年,公司以6.93元/股的价格,募集资金55亿元;2022年,北汽蓝谷发公告拟增发12.86亿股,募集资金80亿元,最终获批60亿元。
这三次定增,北汽蓝谷总募资规模已经达到135亿元,但也无法弥补公司上市以来累计170亿元的亏损。而且北汽蓝谷前两次募资后的进度并不好,4月29日,北汽蓝谷发布公告称,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5G 智能网联系统提升项目”、“换电业务系统开发项目”的预计完成 时间由原定的 2022 年 12 月前延期至 2023 年 12 月前。
影响北汽蓝谷造血能力的因素显而易见——销量不振,2022年,北汽蓝谷销量仅5万台,绝大部分还是用于运营市场的EU系列,极狐销量惨淡。这导致北汽蓝谷产能严重过剩,2022年,北汽蓝谷三大基地设计产能52万辆,报告期内产能26万辆,产能利用率仅有50%左右,但从销量看,其产能利用率不足10%,这导致了极高的折旧成本。
这场翻身仗怎么打?
作为当年风光一时的新能源整车上市第一股,北汽蓝谷现在的发展状况是颇为令人唏嘘的,而探究北汽蓝谷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有业内人士表示,北汽蓝谷其实不缺技术也不是没有制造能力,但体制机制不够灵活,产品定义能力缺失,而如果不能从体制机制上改革,很难打破困局。
干不好就换人,是企业经营的常见套路,北汽蓝谷也不例外。2022年11月,北汽蓝谷高层大换血,北汽新能源副总经理、ARCFOX极狐汽车总裁王秋凤因个人原因已经辞职,张国富、高建军、高健任公司副经理。三人与董事长刘宇、总经理代康伟、常务副总经理樊京涛一起组成了北汽蓝谷新的领导班子。
然而,体制机制不变,换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目前,北汽蓝谷高层换血已有近半年时间,但外界并没有看到北汽蓝谷体制机制、组织架构、考核方式有太明显的变化,所以投资者对新领导团队难言信心。
换人的同时,北汽蓝谷也放弃单押极狐的方案,开始培育新品牌——考拉,虽然考拉目前是列在极狐之下,但其明显与极狐产品不同的画风,能够充分说明这是北汽蓝谷一次新的尝试,未来如果发展得好,成为一个独立品牌是顺理成章的。
至于极狐,北汽蓝谷自然也得再“抢救”下。5月19日,极狐阿尔法全新Hi版升级更名为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售价32.98万元,在与此前阿尔法Hi高阶版(售价42.99万元)配置相当的情况下,新车售价下调了10万元,对于如此巨大的差价,几乎官方宣布,对Hi版已购用户实际购车价格与新版车型价格的差额,直接全额返还。
这引发了一波舆论热议,可以说是极狐今年的一个流量高点了,但对于这一方案能为极狐带来的销量增长,大部分业内人士都并不乐观。此外,根据之前华为公布的消息,华为与极狐的合作将从Hi模式升级至智选车模式,这也是极狐自救的方案之一。
根据北汽蓝谷业绩说明会的内容,近两年,北汽蓝谷计划推出6-7款新车,包括将在7月初上市的阿尔法T森林版和阿尔法S森林版、将于三季度末上市的考拉,以及面向新生代家庭的SUV车型,2024年还将推出两款新车,代号为N50和N51;其中考拉、N50和N51都定位15万级市场。
新车规划不算少,但投放节奏缓慢,整个上半年北汽蓝谷似乎只有刚刚上市极狐阿尔法S先行版一款新车,其他两款极狐改款车型要7月才能上市,而去年就已经开始预热的考拉居然要拖到三季度末才能上市,这意味着北汽蓝谷今年能靠新车拉动销量的时间实在非常有限。
北汽蓝谷的改革按部就班,但市场还能给它留下多少时间呢?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车壹条,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北汽蓝谷因亏损遭灵魂拷问!再融60亿续命一年
答:“股票价格持续下跌,经营亏损没有明显改善,作为投资者我很痛心。”在近日的不北汽蓝谷2022年度暨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发出犀利三连问,这种火爆的提问,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这不是个例,在当天还有不少投资者就亏损、营销、产品规划等多个方面犀利提问,丝毫没有给参与会议的六位高管留情面。
尤其与投资者密切相关的亏损问题,成了整场会议的焦点。“代总,你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北汽蓝谷不久的将来会盈利,但是22年亏损加剧,23年一季度仍然亏损接近 9 亿。”另一位投资者说道。
数据显示,北汽蓝谷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95.14亿元,同比增长9.4%;净利润亏损54.65亿元,去年同期亏损为52.44亿元。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4.97亿元,同比增长44%;净利润亏损为8.92亿元,较去年同期亏损9.57亿元,实现了小幅减亏。2021年-2023年一季度,累计亏损180亿元。
北汽蓝谷经理代康伟表示,北汽蓝谷亏损的原因有:受整车成本上涨、品牌渠道、用户运营及产品技术研发投入加强等,这也是新能源车企普遍面临情况。现实情况也是如此,今年一季度国内能够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仅有比亚迪和理想两家。
随着亏损的持续增加,资金储备似乎已经到了捉襟见肘的时刻。数据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北汽蓝谷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为25.72亿元。同期,造车新势力理想的现金储备为650亿元。如果按照北汽蓝谷以往的营收和亏损情况,这些钱恐撑不到三季度。这也难怪投资者担心北汽蓝谷出现净资产为负数,甚至退市的情况。
但背靠北汽集团这棵大树,北汽蓝谷总是适时地能获得输血。5月19日,北汽蓝谷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实际发行数量为1,286,193,039股,实际募集资金总额为60.45亿元,扣除不含税的发行费用后,公司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60.3亿元。不过,按照去年的亏损,这只够其再支撑一年的时间。
这与之前80亿的目标相比,并未完成预定计划。按照计划,这笔资金将用于“面向场景化产品的滑板平台开发”、“整车产品升级开发”、“研发与核心能力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在此之前的2018年-2021年,北汽蓝谷已经成功进行三次定增,实际募资金额分别为286.62亿元、10.34亿元和54.5亿元,合计达351.46亿元。“公司目前生产经营稳健,财务状况稳定,不会出现净资产为负的情况。”北汽蓝谷财务总监宋军说道。
2022年,北汽蓝谷全年销量为5.02万辆,同比增92.06%,未能完成10万辆的年销目标。今年1-4月销量为1.99万辆,同比增加78.5%。尽管销量在持续攀升,但是距北汽蓝谷巅峰时期的市场表现仍然有较大差距。由于销量不佳,北汽蓝谷还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
据悉,北汽蓝谷三大基地的设计产能为52万辆,整体产能利用率不足10%,其中,青岛基地的产能利用率为5.25%,镇江基地产能利用率为24.02%。此外,为了盘活资产,今年3月份北汽蓝谷以5.67亿元的价格转对常州工厂进行了转让。
对此,北汽蓝谷高层方面表示:“公司坚持以销定产原则,因考虑到年中阿尔法 T/S 的 23 款车型切换,生产导入等工作影响产能,在去年进行了战略性建储,用于今年前两个季度的车型销售,故前两季度新车产量较低。”其预计,随2023款车型的上市,预计产能将随销量提升而逐渐恢复。
从整场的提问来看,投资者认为北汽蓝谷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产品和品牌定位不明晰、营销效果不理想、终端销售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对这些问题,付康伟也作出解答,表示接下来北汽蓝谷将从产品定位、营销、渠道和服务等多方面发力,为品牌寻求更大的增量。
“能不能搞款15万左右的车,品牌撑不起 30 万的价格。”一位投资者对极狐目前的品牌力和产品定位提出质疑。对此,北汽蓝谷方面表示,2023 年-2024 年将先后推出极狐考拉、N50 和 N51三款车型处于该级别市场。这意味着,极狐将下探进入15万级别的腰部消费市场。
其中,考拉是极狐今年的重磅车型,是北汽蓝谷给予场景化打造的首个车型,目标是宝妈出行市场。此在之前,定位为“奶爸用车”的理想品牌已经成功从市场突围,稳定地站上了月销2万辆的水平。因此,该品牌在曝光之初就较高的关注。按照规划,考拉预计在今年3季度正式上市。另外,5月19日晚,阿尔法S先行版(原名为“阿尔法S Hi版本”)正式上市,售价下调10万元至32.98万元。同时,极狐方面将按照实际差额向首批HI版车主返回差价。
在营销效果方面,2022年极狐品牌曾斥巨资投了崔健和罗大佑等多场在线演唱会,让极狐顺带出了圈。但营销效果却受到质疑,对于投资者对营销效果的疑问,代康伟表示,目前极狐正在推动营销考过评价体系的改革,将逐渐由此前的考核运营过程转变为考核运营的销量结果,例如从考核广宣投放的活动执行率、曝光度,转变为考核有效线索数、单条线索成本等,关注费效比和业务产出。
同时,对于销量和品牌提升的手段,也由单独考核转变为综合评价,不再单独评价广告投放、公关传播和用户运营的单一业务效果,而是评价整体品牌和运营工作的达成产出。在多种营销手段中灵活选择费效比高、效果好的方式。其认为,极狐品牌目前正处于产品线逐渐丰富、场景化造车新产品即将上市的关键时期,因此需要保持相应水平的营销费,用投入用于提升品牌力和支持相关产品销售策划活动。
在渠道方面,极狐计划2023 年增加至 279 家,并重点深耕北京,上海、广深等一线城市重点市场。此外,极狐还通过加强团队人员培训、定期不定期话术考察、量化客户问题反馈时间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提升销售网络管理能力、客户反馈的及时性和销售费效比。
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极狐汽车建设授权服务中心和完善补能体系两手抓,截至目前已经建成超100家授权服务中心,覆盖全国 70 个城市;计划在年底前接入超过 55 万根充电桩, 覆盖全国300 多个城市;同时还将优化超充技术,提升充电。
另外,在与华为的合作上,此前余承东透露已经从HI模式转向了智选模式,问界正是基于这一模式打造,成为2022年造车新势力中的黑马。这意味着北汽蓝谷与华为的合作或将更深入。但是在业绩会议上,北汽蓝谷高层却表示双方仍然为HI模式。原话是:“北汽和华为 HI 的合作正在正常开展,目前,我们已经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车联网等关键领域进行深入合作,并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不知是不是双方在合作模式还没有达成一致所致。
不过,与华为的合作能够北汽蓝谷带来多大的增量,还需打一个问号。对于销量目标,北汽蓝谷并没有像2022年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仅仅对外宣称“2023年的首要任务是上量”,不知道是不是怕达不成目标再遭受投资者“灵魂拷问”。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明镜Pro,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人们很难接受与已学知识和经验相左的信息或观念,因为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观念都是经过反复筛选的。河洛股识关于北汽蓝谷股票什么情况介绍就到这里,希望能帮你解决当下的烦恼。